阿里山森林遊樂區

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怎麼玩呢?

如果您時間及預算夠, 建議您住在景區內, 慢慢信步在景區三條路線上, 如是時間不夠, 那您可選擇:
一. 阿里山車站至沼平公園後, 沿姐妹潭-木蘭園-受鎮宮
二.受鎮宮-象鼻木-三代木-回到阿里山火車站
三. 如果体力及時間夠, 可自受鎮宮下至阿里山神木 區再經慈雲寺-樹靈塔-象鼻木-三代木回到阿里山火車站.


三代神木

三代木同一根株,能枯而后荣,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,是造化的神奇安排。如今第一、二代的前 身均已枯老横颓,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

姐妹潭

姐妹潭是二個大小不同的鄰近湖泊,「姊潭」呈長方形,佔地160坪、「妹潭」略呈圓形,佔地20坪。姐潭湖區還設有一座以檜木為基座的相思亭,姐妹潭週 邊更設有全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,可讓遊客遊覽全湖是觀賞姐妹潭最佳的方式;夏季為滿水期,冬季則為枯水期。


受鎮宮:

受鎮宮奉祀玄天上帝、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, 香火非常鼎盛,傳說以往每年3月都有三隻神蝶飛來朝拜,不吃不飛一週後就不見蹤影,傳為神跡

樹靈塔:

樹靈塔為一高約20公尺之石塔,建於1936年,藉以紀念、安撫當初遭砍伐的樹靈,如今週遭都是後來栽植的杉林。近年來因生態保育思潮興起而變的赫赫有名。


慈雲寺:

民國八年,阿里山初期開發之際,日本曹洞宗管長 日置默仙師,有感阿里山如印度的靈鷲山聖地,因而建造阿里山寺,為當時於此開發者之精神依靠,並送來由暹邏國(即今泰國)親贈釋迦牟尼佛一尊供奉於此寺,由日本比丘 坪井仆龍於此住持佛法,並於大正十一年塑造一銅鐘並建鐘樓。民國十四年重建整修,日人走後一度荒廢,破舊不堪,無人管理。民國五十四年世界華僧大時會,與會諸師參訪阿里山慈雲寺,當時 上倫下參老和尚,見本寺一片荒蕪,無心再遊,一心惦記 本寺甚為惋惜,故於民國五十六年,由林管處沈局長家銘,禮請上倫下參老和尚為住持,中興修建。本寺於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改名為慈雲寺,民國七十二年由 上照下性法師繼承住持,民國八十七年由 上照下智法師為現任住持。

阿里山的日出、云海、晚霞、森林与高山铁路,合称阿里山五奇。游乐区内的四季景致与生态,是变化万千的,清晨时的日出云海、山林间的飘渺云雾、夕阳西下时的 晚霞,景致美丽。

阿里山鐵路:

阿里山鐵路興建於1899年,總長71.4公里。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,一路爬升至2216公尺高的阿里山站,全程經過49個隧道、77座橋,沿途可 欣賞熱、暖、溫等不同森林帶植物種類變化與美麗的山脈、溪谷。尤其途中為遷就急峻的山形,則須以螺旋型環繞獨立山三週而至山頂,甚至因呈z字型曲折前進, 火車必須時而往前拖,時而後推,故有火車「碰壁」之稱


阿里山日出:

阿里山絢爛奪目的日出以及氣勢磅礡的雲海及晚霞,也一直是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的原因。而阿里山觀賞日出的地點是在祝山。儘管在清晨時分,仍可看見許多遊客不 畏冷冽的溫度起個大早守在山頭,各個引頸期盼都只為捕捉火紅色的日出景色

阿里山晚霞

當夕陽西下,晚霞之景也就烙印眼前,不同於日出的大器,晚霞帶來更多的是寧靜 之中的美感,給予遊客不一樣的感受。落日時分在海拔兩千多公尺的山頭,與身邊的好友家人一同靜靜的享受這份遠離塵囂的愜意,該是所有遊客不應錯過的選擇


阿里山雲海

盤繞在阿里山的雲海層層疊疊,自眼前一望無際的延展出去,在日出及落日時分各自呈現不同的風貌。雲海最常出現在秋季,當有冷鋒過境之時,其雲海之勢更顯 壯麗

阿里山森林

阿里山全區海拔位於1400至2600公尺之間,年平均溫度攝氏10度左右,在加上豐沛的雨量,使的阿里山上森林綿密無隙,宛如是一座森林的故鄉。且由於  阿里山橫跨熱、暖、溫、寒四帶,生長其中的群樹更是包羅萬象,熱帶林以相思樹、山黃麻和構樹為主,暖帶林則以樟、楠、楓和殼斗科植物為主,溫帶林則以阿里 山五木鐵杉、台灣扁柏、華山松、台灣杉與紅檜為主要分布,寒帶林區以台灣冷杉為主要,其中以溫帶林區的紅檜原始林最受到矚目,也是舉世知名的